【资料图】
Licheng Wang, Matthew A. Malkowski, Fulong Cai, Lijian Shen, Abdus
Saboor, Chenglin Liu, Lin Ding
河流系统的演化反映了构造隆起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以往的许多研究都强调了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抬升对大型河流重组的驱动作用。然而,该地区白垩系河流演化过程约束较差。基于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Wang Licheng et al. (2023)开展了西藏东南部兰坪盆地和思茅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纪富石英河流相沉积的主要碎屑锆石U-Pb年龄组分为2400 ~ 2600 Ma、1700 ~ 1900 Ma、750 ~ 1000 Ma、400 ~ 490 Ma和200 ~ 290 Ma,主要来自于四川盆地南羌塘地体、松盘-甘孜地体和康甸基底暴露的古老石英碎屑地层。150 ~ 200 Ma和200 ~ 290 Ma锆石年龄群εHf(t)值大多为负,略为正,表明火山碎屑来自义墩弧和南羌塘岩浆岩。四川盆地、兰坪盆地、思茅盆地、万象盆地、霍拉特盆地和普郭克盆地的下白垩统河流单元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可以解释为当时存在统一的河流系统。因此,我们提出了一条横贯东亚大陆的古河流,其发源于羌塘南部和松潘-甘孜地体,四川盆地北部,经兰坪和思茅盆地,流入呼拉特高原。我们认为,温暖湿润的气候,而不是构造隆起,推动了上述大河源地的快速侵蚀和横贯大陆河流的建立。
原文连接:
/science/article/abs/pii/S1367912023000767
本公众号设有投稿专栏,诚邀各位专家投稿: